笔趣阁小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笔趣阁小说abschool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夏完淳也没有作心理准备。虽然探马报告过敌军有调兵遣将的迹象,他只是不以为然地一笑置之。
夏完淳以为吴三桂对明军的情况生疏不敢贸然发起进攻,再者宁远军经地长途跋涉亟待休整。
然而,不可能的事情却不幸地发生了,夏完淳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和决策者,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。
在他功勋卓著的军事生涯中,这是一次最大的失误。
明朝军队死伤一万余众,已经是最低限度的损失了。幸亏夏完淳指挥得当,匆忙而有序地向腹地撤退,明军的主力尚存。
辰风奉令断后,刺杀敌将三十多员,血染衣袍,五千士兵中仅有辰风及两名校尉幸存。
战斗的场面悲壮、残酷。
无论是对于凶猛彪悍的狂飙军还是能征善战的宁远军来说,这场惨烈的战斗都是刻骨铭心的,他们相互遇见了前所未有的劲敌。
吴三桂被誉为智勇双全的当世名将,并非浪得虚名。他不会坐失良机,给敌军以喘息的时间。
他命令部队采取分进合击的办法,几路队伍同时向明军的据点包抄,意图歼灭对手。
鉴于明军兵力不足,夏完淳决定避开宁远军一、四路及尚善的七路军,集中优势明军兵力,伏击其它几路弱势敌军,以期扭转兵员数量上的对比局势。
明军神出鬼没灵活机动地打击敌方。
宁远军初来乍到不熟地形,极不习惯在坎坷崎岖的湖泊丘陵作战吃了大亏。
吴三桂敏锐地意识到对方采取的是诱敌深入的战术,如果宁远军继续深入腹地,极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。
他果断地命令部队迅速退缩集结,采取新战术:主攻两翼,附攻正面。如此一来,局面大为改观,联军化被动为主动。明军反而被压缩到狭窄偏僻的区域,面临着即将被分割包抄的危险。
吴三桂采取从内部瓦解明军的策略,派人掳来明军将领马宝的眷属,马宝将军被迫率领近五千名士兵向吴三桂投诚。
马宝将军身经百战功勋卓著,在明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,其名望仅次于吴三桂和夏完淳。
消息传来,明军震动。明军将领对此事多数持怀疑的态度。夏完淳派出探马确定了事情的真相。
明军将士对此事议论纷纷。石松将军义愤填膺大骂叛徒。
夏完淳颓然坐下,似乎整个人会瘫倒在地,假如没有椅背倚靠着。这个事件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打击。精神大厦在瞬间崩溃,心里感到无限的忧伤。他无力地挥挥手让众将离开。
马宝将军忠心耿耿,屡次出生入死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。
他百思不得其解;马宝将军怎么会叛变,一丝征兆也没有。
到底怎么啦?莫非气数已尽?很多明朝名臣名将都投靠了满清,明朝宰相洪承畴,山海关总兵吴三桂,全孝将军祖大寿。
夏完淳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落寞。
脸上的肌肉松驰,再也看不到一丝的自信与矜持。眼睛里已经不再是那种炯炯有神的光彩,流露出来的是落魄以及忧郁。夏完淳觉得身心是如此的疲惫。
一只温暖而有力的手摁在他的肩头,给人以勇气和温暖。夏完淳沉缓地抬起头,目光正好遇着辰风那鼓舞而信赖的目光。
夏完淳的心灵仿佛驶进平静的港湾找到安宁和依靠。他只是轻声地喃喃自语:“我真的觉得很累。”
辰风流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,沉静不语地凝视着完淳。
心中泛起少许的怜悯,少许的悲郁。夏完淳仅仅是16岁正是美好的豆蔻年华。确实难为了夏完淳,他身负的责任完全超出其年龄的负荷能力。
辰风拍拍完淳的肩膀,装作信心百倍的样子,鼓励地笑笑,沉缓地说道:“任何人都可以颓废,唯独你不能,数万将士还在看着你呢,天降大任于斯人也,成事在天,谋事在人,行事问心无悔即可。”
一席话惊醒梦中人,夏完淳的精神大振:弃笔从戎的初衷不正是为了有所作为吗?
夏完淳迅速果断地调整布署,命令各路部队向合肥地区集结,令石松将军率一万五千精兵扼守独山,遏制宁远军的攻势。
他接着又飞鸿传书,请求驻扎在郑州的左梁玉派出小哨部队骚扰宁远军的后方。
一切安排就序,夏完淳在合肥严格训练兵马。根据水的原理指挥作战,他要求军队严阵以待时如静水无痕,冲锋时如湍水疾速奔泻。
他仔细地研究双方士兵的特点,认为北方军队凶猛强悍放荡不羁,南方军队精明灵活纪律性强。他得出结论:一个北方士兵抵三个南方士兵,三个南方士兵抵六个北方士兵,创造以集体作战的星位阵法,每四士兵为一组,相互配合协调战斗,二十组结合为一星位。如此一来,前呼后应,环环相扣,可分可合,可攻可守。居高临下俯观,恰似星罗棋布,各居各位,井然有序。
狂飙军平时训练有素素质极强,经过短时间的演练,对星位阵法已经能够运用自如了。
明军踌躇满志决定重磅出击。
夏完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对敌军采用离间计,模拟吴三桂的笔迹写了一封联明灭清的诈降信,派死士进入尚善军营故意暴露自己,造成畏罪自杀的假象。
尚善从死士身上搜到信件,狡诈多疑的尚善迟疑不定,暗中牵制宁远军,同时派人将密信送给多尔衮。
也难怪尚善如此多疑,这其中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隐情。危在眉睫,吴三桂迫不得已才向满清求援。吴三桂跟清军统帅多尔衮有言在先是联盟,并非降清。条件是清军协助吴在关中称王,吴割让渭水以北的土地。
清兵入关后,多尔衮出尔反尔,步步为营,逼着吴三桂和宁远军为满清东征西讨。吴三桂有苦难言却一直没有向满清挑明投降。
清军统帅多尔衮英明神武,是年.34岁。他识破了夏完淳的反间计,亲自把诈降信交付给吴三桂撕毁。
吴三桂感激涕零,表示死心塌地效忠满清。
时机已经成熟,夏完淳跟吴三桂约定决战日期。
是日,万里无云,风和日丽。
两军在淮河平原摆开阵势,人海如潮,无边无垠。成千上万的兵刃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刺目的光芒,雄壮,威严,肃杀。
吴三桂一马当先挥刀叫阵威风凛凛,金盔金甲,胯下一匹神眼俊骨的乌龙驹,综尾乱炸,掌中玄铁偃月刀150斤,挥动自如。
夏完淳不甘示弱催马应战,手执寒光闪闪的奔雷刀随手一挥,夺人心魄的白光如同闪电在千军万马的头顶上空稍纵却逝令人惊骇。鲜红的战袍迎风飞扬恰如红云轻盈飘逸。
历史的机缘,两位赫赫有名的将军终于在皖中战场上相遇。他们以前只是相互久仰大名不见其人,直到今天才对面相逢。
夏完淳沉默不语地打量着吴三桂,二十五六岁,紫铜色的面庞,棱角分明,显得刚毅而沉稳,虎目有神凶狠而骄纵,时儿又流露出一丝狡黠。
客套性的对白之后,两人的言语冲突越来越尖锐。
“我生是大明的人,死是大明的鬼。”
“识时务者乃为俊杰,大明的气数已尽,竖子朱由崧昏庸懦弱,整天吃喝玩乐,不思进取,这样的皇帝保他何用?”
话不投机半句多,两人当即战在一处难解难分。吴三桂的大刀仿佛蛟龙出海翻腾盘旋神出鬼没。夏完淳的奔雷刀仿佛风车飞旋幻影翩翩只见刀光不见人影。
双方的士兵屏息敛神,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战场的瞬息变化,暗自为主帅担忧而叫劲。
场景无不触目惊心,沃野千里的平原居然沉寂如死,显得压抑而郁闷。
远处可以看到数棵矮小而寂寥的树木在风中瑟瑟颤动,似乎正紧张害怕。
四周丘陵显得苍莽而古老,流露出一种肃穆而神秘的意味,仿佛历尽沧桑的老者,冷漠而讥讽地看着世人的拼杀。
六十多个回合,两人未分胜负越战越勇。
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天意的偶然。说来也怪,北方的天空飘来一片乌云,把整个太阳都吞噬了。刹时天昏地暗狂风鬼嚎,旋即电闪雷鸣,闪电扭曲如蛇,霹雳惊心动魄。然后,风吹云散,一切如常。
人人惊恐,不知所措。
夏完淳和吴三桂已停止了打斗,面面相觑。